部分门店通常是跨层门店的外立面开放给品牌方自主打造,增加商场外装的个性,比如HARMAY话梅沿东大街的双层门面设计为网格混凝土的造型,吸引诸多市民拍照打卡。
▲HARMAY话梅西南首店
为增强商场的辨识度,晶融汇还创作了原创IP系列「超A家族」,贯彻年轻潮流的定位,用潮玩装点商场。IP形象以巨型雕塑、小型装置艺术等形式出现在广场、I期与II期的廊桥、屋顶等区域。
▲晶融汇原创IP超A家族
2020年,晶融汇重开,话梅门口排起长队,公路商店、买手店one wave、look store、国内设计师品牌UMA WANG等西南首店也按计划陆续开业。如今的晶融汇至少已经逐渐摆脱春熙路小透明的角色,在IFS和太古里的包围下,逐渐开出一条不大一样的路。
小结
从木桶的短板到拼图的一角,晶融汇换了一个竞技场找机会。新品牌+新体验+新包装构成晶融汇的差异化,矛准爱新潮、爱时尚、爱独特、爱新鲜的年轻人,目前消费不起IFS和太古里,那么还能来晶融汇。
仁恒置地广场
初次开业时间:2010年
改造开始时间:2019年
运营方:仁恒置地
体量:4.44万方
改造关键词:年轻化;中产化;品质生活
曾经,仁恒置地广场是成都最高端的购物中心。只需要一个例子就能清楚说明它昔日的地位:2010年,西南地区第一家LV路易威登全球旗舰店在仁恒置地广场开业,开业仅一年,门店销售额就达到1.38亿美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直到2014年,IFS的高调开业填补了春熙路的高奢定位商场空白,不仅把奢侈品消费的注意力从红照壁抢夺到东边,而且直接把成都商场的水平从西南赛场直接拔高到了全国赛场。加上一年后太古里的开幕,仁恒置地广场的地位不可抵挡地迅速下滑。
2015年,DIOR旗舰店从仁恒置地撤店。这家DIOR是成都首店,曾也是仁恒置地辉煌时期的勋章,自此之后,市区内要买到DIOR,只有去IFS。
外界的议论已经开始揣测仁恒置地即将倒闭,强劲对手的出现让仁恒置地不得不在商场的第五年就开始考虑转型。2016年,仁恒置地主动减少对外的宣传,开始筹措品牌的调整。
在新定位中,仁恒置地的A馆依旧延续高奢,B馆被单拎出来大换血,下沉做年轻客群市场,引入轻奢、潮奢、中高端零售品牌。
2019年7月,第一批更新品牌亮相,包括轻奢包袋品牌MCM、意大利潮牌Palm Angels西南首店、无性别品牌A.P.C西南首店、I.T.及I.T.旗下眼镜设计师集合品牌NEITH、网红运动品牌超级猩猩成都首家“三操店”、休闲西餐品牌Wagas、来自上海的连锁精品咖啡品牌MANNER。
有一个评价很有意思,说仁恒置地这轮改造是“不限身段的年轻化”。这话用以描述商场运营方的状态是准确的,我们能看到仁恒置地的焦虑,奢侈品的消费中心目前是不可逆转地东移了,仁恒置地的新定位已经不希求抢回原本的客群,而是俯身开始讨好年轻消费者,甚至俯得有些过了。
2021年7月,仁恒置地又官宣了商场的第二阶段改造升级,宣布茑屋书店西南首店、三克映画西部首店、高端室内滑雪品牌SNOW51三家生活方式新店将入驻仁恒置地。比起2019年那次调整,我们这次能明确看到,抛却高奢执念的仁恒置地,正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中产消费者身上,那些渴望向上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群。
▲茑屋书店
▲三克映画
之前的仁恒置地一直在修内功,今年的这轮调整还涉及内装的焕新,核心是通过打造内部商业氛围的南洋风情,为消费者提供区别于红照壁商圈其他传统商场内部装潢的新鲜画面,以树立起自己的独特风格。
▲仁恒置地广场内装改造概念图
十年前,仁恒置地靠打高奢牌已足以标新立异,英雄不问出处,十年后,商场需要搬出母公司新加坡的背景为商场提供噱头,打造“具有新加坡特色体验的购物中心”,想来也是成都商业地产发展逐步迈入成熟期的一个小缩影。
▲仁恒置地广场内装改造概念图
不过谈及具有新加坡特色体验的购物中心,一则讯息值得关注。
不久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成都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市内免税店。此前有消息传出,成都首家市内免税店将落在锦江区红照壁国际城市会客厅核心区域,大概率是同样正在改造的COSMO财富中心。
未来仁恒置地是否会开设市区免税店,像新加坡的DFS一样,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去目的地,也未可知。
小结
仁恒置地广场的没落是被动的,也可以说,商业竞争中本就是不进则退。高奢商场的竞争一山不容二虎,仁恒置地广场转型过程中尝试的年轻化、中产化都是在寻找新的忠实客群。由奢入俭难,这在商业地产世界也会发生。
COSMO财富中心
初次开业时间:2007年
改造开始时间:2020年
重新开业时间:2021年12月初(预计)
运营方:上普实业
体量:8万方
改造关键词:开放;文化艺术;年轻潮流;城市会客厅
新一代奢侈品商圈春熙路往西南两公里,上一代奢侈品商圈红照壁往东仅一个路口,位于大业路与锦兴路交叉口的COSMO财富中心,长达数年都属于盐市口档次不低、名气不小的商场。
2005年,上普·财富中心(COSMO财富中心原名)一举签下家乐福和华纳影院,同时吸引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媒体为其定性:成都市首座城市综合体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