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想要投项目的投融商最关心的是我如何看企业查找项目,我如何能够快速发现优秀的好项目,我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在投后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监测这些项目。
3)整个资管行业最关心的是宏观数据从哪里获取,区域行情从哪里知晓,市场数据如何实时监测,项目运营情况怎么掌控。
经过此次疫情的冲击,商用楼宇行业开始加速转型数字化基建,资产方、投融方对资产运营管理,资产估值,项目评估等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趋势一:融资难,看主体更看资产
自2019年起对房企融资全面收紧的态势仍未改变。金融机构面对流向房企的融资项目仍是慎之又慎,除注重企业主体信用情况外,越发得关注房企持有的资产质量情况,这不仅关系到资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价值体现,更代表着资产本身的价值变现能力。
趋势二:不只看资产,还得看操盘主体
同类资产不同操盘主体,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差异,具资管优势的操盘主体资产证券化产品票面利率更低,发行速度更快。同区位同类资产不同操盘主体、同项目不同操盘主体经营差异:直接影响店面租金、客流和销售额。
从项目角度来讲,早期的选址、到后来的项目定位、再到招商、包括最后的项目运营,与操盘主体的能力是一体的。从资本方来看,项目或企业的投资回报也和操盘主体的操盘经验、团队成员、经营效果等也和操盘主体密不可分。
未来,不论是资产端,还是资本方对于操盘主体的关注将愈发密切。
趋势三:大宗市场上的待售资产和不良资产将会增加
受到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去年国内大宗市场成交量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下滑,导致目前仍有一定规模的存量待售资产尚未成交。
考虑到投资机构可能存在的观望态度以及目前数量众多的存量待售竞品,新入市的待售资产极有可能短期内无法成交,最终导致部分企业债务违约,进而使得不良资产增多。
趋势四:运营能力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将提升
资产价值由区位价值、硬件价值、运营价值等多维度综合而成,而疫情下,不同的运营能力展现出的应对措施和管理能力将对资产经营的持续性和疫情后的恢复情况都有很大影响,运营能力也将被越来越重视。
部分资产由优秀运营商买入后,经过改造及重新定位调整,价值获得较大提升。激烈市场竞争下,资产管理水平、运营能力则是胜出的关键。
趋势五:产品尤其是设备升级受到重视
复工后,人流密集、上班族们“扎堆”8小时甚至更久的商业写字楼,成为抗疫的重要阵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座座代表城市形象的写字楼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
很多楼宇购入了很多智能抗疫产品:热成像安检测温门、在线红外测温设备、智能新风系统、智能取餐柜、保洁机器人、巡逻机器人、……。同时提升的还有软性服务:增强电梯、大厅等公共场所保洁消毒频次,访客健康登记管理等。
即使在疫情之后,这些日常管理及服务机制也将常态化进行。
趋势六:多权独立下越来越多有操盘能力的企业将走轻资产模式
随着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债权等各种权利独立,拥有操盘经营能力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走上轻资产之路,通过专业能力实现收益、降低风险,运营能力将成为下个阶段考验操盘主体的重要维度。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轻资产化”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类企业都在积极发挥自身的特色,在轻资产运营的领域进行探索。
趋势七: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加快步伐
近年,5G 、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渗透,影响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一些头部的房地产企业在数字化领域早已开始布局,并将它们融入开发、运营、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而越来越多的科技类、平台类企业也纷纷加入其中,为资产的数字化管理赋能、增效。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资产的数字化进程推至提速通道,云技术、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手段被应用于资产的各个环节。
趋势八:资产价值重新评估
2019年四季度宏观经济企稳, 但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向好的经济形势。随之带来的各类资产价值基于投资者的预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者们不得不对各类资产价值重新评估以降低投资风险。
在这场疫情之前投资者们对于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大多数为收益法,市场法等,在同一城市或者同一版块的标的对评估方法的并没有太多差异,但经历这场疫情过后对于各地区,版块,甚至不同操盘主体下的资产价值评估将更为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