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试用
登录

商业地产招商与运营,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互联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07-08 | 285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个人抛出一个观点——从商业筹划期就应开始了。


很多开发项目,在已完成二次结构工程后,还在进行步行街、专卖店、专业店等大项的招商工作;此时段,有的项目甚至还在进行主力店招商。从而导致二次结构工程不断重复地拆改,直接导致建安成本不断上涨。


同时,因为项目业态布局的不确定,空调、通风、电力等参数只能按照预估最大值来确定,导致后期的运营成本不可控。开业后,虽然项目的租金收入的毛利率可能很高,但扣除运营成本,项目却并不赚钱。


对于选定业态范围内的可招商品牌,很多都会提出建筑安装类需求,对供电和冷热源的需求不同,甚至有些商家对相邻区域也会提出要求。


作为主力店的超市、影院等商家,以及很多快餐品牌,对其在购物中心内的门店位置以及建筑结构都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地下超市对层高有要求,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建安成本,此外还有对轴网的要求。


例如某个商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担心用电负荷不够,建了一个66kv的变电站。结果开业后,用电负荷只有预估的20%,而商管公司根本承担这笔费用。


很多商业项目因为没有品牌积累,只能先开发,后招商;或者边开发,边招商。能做到先招商,后开发的商业项目少之又少,也无怪乎招商定位完成后产生的大量的设计变更。


如果能主动规划业态,提前了解不同商家的租赁条件,特别是主力店的物业要求,充分考虑主力店所处位置、所占面积、货运通道位置、所需停车位等具体需求,完成有针对性的施工图设计,就能在初期商业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或减少后期的工程改造,达成可定制化的商业建筑结构,而从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商业规划≠商业设计。


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或者业态规划不力,多半原因在于开发商没有设置规划部门或者该部门功能较弱。


商业规划部门的核心功能,应在项目启动前就做好项目的建筑规划、招商定位、空间结构、业态规划等,形成图纸、反复推演、精心雕琢。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匆忙立项开工开建,将会后患无穷。


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成本管控的合理串联,才是最有效率的开发系统。有实力的开放商甚至成立“商业规划设计院”、“商业规划设计办公室”等专业部门,负责商业建筑外的规划设计以及建筑内的业态组合,并形成最优的预招商业态布局。


化妆品、金银饰品类业态放在一层,因为其租金承受力最高,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超市、影院类业态因为租期长、租金低,主要用来吸引人气,一般分别放在负一层和顶层;


其他餐饮类业态,尽量放在高楼层,因为高楼层排烟方便,对其他商户影响也较小,同时也能带动商业动线;


在主力店、次主力店的周边动线上合理规划一般品牌的小商铺,因为主力店是客流发动机,而这些小商铺才是真正的创收点。


很多从住宅开发商转型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它们更关注品牌规划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租金规划。因此,在招商阶段,要将业态规划和租金规划综合考量,找到对应区域中商铺的最高租金和最低租金,算出平均租金水平,对每个商铺的主选、备选品牌进行租金对比,在出现风险预警时,适时干预。


3有效监控业态规划落位。


业态规划落位的监控难度非常高,一线部门编制类似报告或报表难度也很大,因此要借助信息化工具来协助监控。


一方面,招商期按周进行监控。招商期内,谈判变数较多,一旦某主力店品牌谈判结果有变,就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所以招商期的监控频次要高,需要及时反映各招商品牌谈判进度,同时体现与之对应的租金水平。


另一方面,运营期按月进行监控。相比招商期而言,运营期的二次招商影响较小,所以监控频次按月进行即可。


招商运营阶段的动态管理与及时调整


一个商业项目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招商工作。那么,在后期运营和招商结合的阶段,如何达成预算目标和运营指标?


1进行运营成本的预算管控。


分类管理,将运营成本分为运营整改、营销推广和招商三大部分,按照项目维度编制后,由商管公司统一汇总。


口径一致,制定商业项目运营成本管理制度,将实际业务与运营成本科目逐一对应,详细规定,确保不同项目的运营成本归类的统一性。


双重审核,两道关卡把控运营成本。第一关是付款申请时,比对申请金额和运营成本预算目标,确保不超标;第二关是实际付款时,再综合审视。


允许腾挪,在实际业务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导致当季运营成本预算目标被突破。此时,只能允许;但是,需在随后几个季度中削减运营成本预算目标,以确保总预算目标不被突破。允许季度间的运营成本预算目标腾挪,才能充分体现政策的灵活性。


2持续更新升级,提高项目溢价。


商业项目的招商是持续的,是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


项目开业前,业态规划、品牌落位应尽早确定;项目开业后,在持续运营的过程中,业态及品牌的更新升级要做到要一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其升级导向由市场决定。


定位阶段,初步确定业态规划,形成方案,细分业态,明确业种,确定店铺的划分方案,指导扩初设计;


有同行认为,在定位阶段确定60%~70%,真正的品牌落位在开业前7~8个月,品牌落位确定后最终指导施工图设计;


影响到结构层高、荷载的业态,应尽早确定,二版图的关键在于能砌筑隔墙,及机电末端设计。


也有同行认为,业态规划是在方案阶段就提出,扩初时提主力店落位和商铺机电设计要求,施工图时调整店铺分隔墙和业态调整,施工时就招商情况再次调整设计。万达商业定位的时候是先确定各业态,主力店、次主力店招商工作那时已基本完成。

洞察数字化趋势
立即咨询

聚焦不动产产业态势